2019所谓最好的一年,也终究走了。2020年初,在全国肺炎疫情的笼罩下,2019的一年的确显得弥足珍贵。期间我也经历了种种,在被社会按在地上疯狂打脸的一年里,自己终究还是磕磕绊绊的熬了下来。
Hello goodbye
工作
离职
2018年末,本以为进入新公司,走向人生巅峰的我,终于迎来了现实的第一记耳光。
心理学有个叫做达克效应的理论:庸人容易因欠缺自知之明而自我膨胀。入职前已经拿了好几个offer的我,也正是处于愚蒙山峰
的高点。
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氛围,加上进入自己不太熟悉的工作领域,让我一下子跌进了绝望之谷
,还没做好心理准备的我,此时陷入了噩梦的沼泽中。
996的工作强度,压得我喘不过气。每晚11点回家后,依旧要处理各种工作问题。第一次,我觉得写代码是那么痛苦的一件事。那段日子,每晚闭眼,满脑子还是写代码,修bug,赶deadline。生活完全被工作占据着,业余时间被压榨的一滴不剩。
我开始自我怀疑,觉得自己啥也不会,当初入职完全是靠运气。抑郁的症状越来越明显,终于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:某晚9点多,突然被叫去开一个需求会,一个紧急项目要4天内完成,我被强制进行封闭开发。然而,昨晚我才刚刚赶完上一个需求。
工作如果一直是痛苦的,那么我觉得是时候离开了。
封闭开发结束后,在完成了最后的交接,我草草结束了这段失败的只有几个月的大厂之旅。
前段时间,在知乎看到这篇文章:《一个因抑郁症从阿里离职的前端工程师的自白》,真的能体会作者的痛苦和无奈。
来沪
离职之后,自己的精神状态一直不怎么好。尝试了几次面试,结果也以失败告终。
所幸最后还是拿到了两个offer,一个在深圳,一个在上海。思考良久,最后还是选择来到了魔都。
加入现在的公司,还是有种49年入国军
的味道。尤其是当我入职后才发现:接手的项目,相关人员都已离职,连交接的人员都没有,到我手上的只有一张Excel表,写着满满20多个项目。
欲哭无泪的我,也只能自己一点点的熟悉相关代码。再加上公司19年推进容器化,要求项目都部署到阿里云,连代码还没跑通的我,就被要求把项目迁移,那段时间过得真的是提心吊胆。不过现在回头看看,竟然有些佩服自己能最后撑了下来。
裁员
年底,公司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裁员。虽然入职时,公司就弥漫着一种快活不下去的悲凉氛围,然而没想到来的那么快。
亲眼看着隔壁架构组的同学,全军覆没;再看到自己身旁的同事,签下协议后默默离开。经历了这么多,第一次觉得技术也许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重要:能给公司带来效益的,才是最根本。
人心惶惶下,19年的最后虽然没有被裁掉,但我还是看清了资本主义的丑恶嘴脸,同时也见识到社会的残酷性。在内卷化的市场下,唯有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,才能在这激烈的竞争中明哲保身。
And hello
生活
毕业后来深圳已有2年,虽然一直没有什么归属感,但依旧喜欢这里适宜的气候,尤其是对于我这种怕冷的南方人。不舍中,19年4月我还是离开了深圳来到了上海。
由于借住在亲戚家,虽然离公司不太远,但每天依旧需要换乘三趟地铁。16号线和2号线可怕的人流量,让我再次回想起挤地铁的恐怖。在深圳,因为单身一人,所以基本是租在公司附近,两年来我基本没挤过地铁(当然代价就是租房太贵)。
新公司不怎么加班,来上海后,反而有了许多个人生活。魔都本身文化娱乐氛围也比较浓,所以这一年,我倒是去了很多展会和live。逛过ComicUP,WonderFestival,BilibiliWorld;听了kokia,泽野弘之;打尻了初音的未来有你;第一次现场听live;参加过B站的线下活动。。。(逛了这么多展,吃土也是必然的,不过我买票有时会在闲鱼上捡漏,偶尔还是能拿到性价比不错的价格。)
结语
2019一眨眼真的就过去了。被社会狠狠摩擦了几下,虽然一路波折,但最后还是踉踉跄跄的跑过了19年的终点。
Hello goodbye 2019
And hello 2020